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15年2月,“爱课程”网和“网易公开课”先后上线了我主讲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诗画中国——中国山水画史英文专题讲座》,随后这个讲座也扩充了中文版本,成为校内通识课。关于这门课,总觉得需要好好交代一下,原本想等到传播更广泛的“网易公开课”也全部上线后再贴这篇文章,但“爱课程”版更新了全部六讲后,多次间接沟通也无法解决网易上的问题,推荐直接使用“爱课程”版本。
爱课程链接:http://www.icourses.cn/viewVCourse.action?courseCode=44440V003(全六讲)
网易版本:http://open.163.com/special/cuvocw/shihuazhongguo.html(全六讲,第一讲未更新、第二、三讲缺失)
《诗画中国——中国山水画史英文专题讲座》课程缘起

      
    2012年我在中国美院报考的博士方向叫做“中国美术史与外国美术史”(这应该是最后一年,2013年起该方向已经分成中、外两个不同方向)。如果不是担负着这样一个宏大方向作为我学业的定语,或者我和中国艺术就不会有很深的关系。从专业眼光上看,导师会接受我这样的学生,应当出于西方美术史研究和译介上的考虑。世界艺术院校的艺术研究领域,有大量学者是在博士阶段才从其他专业转向美术史,因此得以结合原先特长进行某一个点上的深度研究,其中来自文学(比如我是英美文学的硕士方向)方向的大有人在。与其他美院系统的科班学生相比,我本身不具备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的专业竞争力,因此一开始就确定了以英国艺术领域内的课题为未来博士论文方向。但即使如此,因为我的博士大方向涵盖中西,不可辜负这个定语对我的要求,在前两年专业学习中,我选修及额外旁听了大量中国美术史的相关课程,扩充阅读面,对本国的历史文化与思想传承燃起了异常浓厚的兴趣。
    2013年底,我任教的学院了解到2014年春学校有申报视频课程的项目,鼓励老师们做课程计划。一开始我颇为犹豫,因为自己也仍在学习,考虑是否等博士毕业再说,但院长提醒我政策年年不同,这样的机会以后不一定还有(果然15年后国家重点转向MOOC,不再召集视频课)。当时我并无把握能否入选,但是,好好做一门课,拍成视频,长期展示在网络世界,对于一个喜欢教书的教师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2013年的寒假中,是否可以做一门有特点的中国艺术推广课——这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在杭州图书馆的三楼泡了很久,AMAZON、当当上买来的中英文图书填满了卧房的书架,读得昏天黑地,终于找到了一个想法,决定做一个短小的普及型的讲座,用中国古代名诗来讲中国绘画史。
    中国古代艺术中诗画关系一向深远,古诗学习中常用画来配,从古至今各种唐诗画谱就是一例。找一幅画再搭一篇有名的古诗,这种做法用得很少,想来缘故很多,元朝以来文人画家本人就会在画上题诗,而收藏者更是会在自己的藏品上作诗写字。但中国绘画的专业研究中对于题款的研究是个很艰深的大题目,而大众对这些本身大多算不上一流的诗文兴趣寥寥。用古诗讲古画,在单幅画、尤其是诗意图的研究上也出现过,但要以此来穿起一部类型绘画的通史,就我所见,并无先例。于是我选定了自己相对熟悉的中国绘画史核心内容山水画作为对世界推广中国文化的切入点。我设计要用这门课,把具体诗歌与具体作品一一联系,以“诗意”为核心来推出完整的历史脉络。因此,可以说,这是全新的艺术史普及方式,使受众在学习山水画艺术历史的基础上,获得独特的诗画合一的审美效果。
    既然是一部简史,当然要先有史观,然后定核心问题、核心画家和代表作品,再为这些作品来找合适的诗歌;巨量图对海量诗,工程量庞大。于是2014年春天成了我一生中平均睡眠最少的一段日子。
在杭图三楼,我曾在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的区域驻足多日,却明白了一个道理,古诗研究水太深,几辈子扔进去都不够,而古诗翻译直接关系到对古诗诗意的深度把握,以我的水准,完全没有学力应对这门课程中所需的译诗工程。所以后来视频课中古诗的选择最后圈定在从《诗经》至清代诗歌等几千首已有经典成熟译本的诗歌范围以内,大大缩小了工作量。引用率最高的是许渊冲的译本,也有王玉书、辜振坤和西人Arthur Waley等人的本子,都在课中PPT图像上一一注出,不同译本的选用则以我的个人判断为准。个别画史上该有的图却没有译诗的,我自己也勉为其难地做了翻译。另有大量引用来自各种参考书,因为只是课堂教学所涉,并非作为个人专业研究发表,未能一一细数,都列入第六讲系列结束时的参考文献中。
   但是,课程的核心方法“以诗解画”最大的问题就是限制了画面表达的多义性,因此肯定不是专业研究的方法,这也是我做课之前最大的疑义。所以事先征求过导师范景中教授的意见。范老师认为,针对“大众普及目的”的课程,这种做法是可以的。我想,如果能用诗画的联系让对中国山水画没有认知的观众对中国画的兴趣,就达到了我的主要目的。而对于西方受众,或者还可以同时提升他们对中国诗和中国画两者的兴趣。此外在课中我特别强调:“对于同样的画,每个人心目中可能都有不同的诗歌相合”,也试用两组诗配同一幅画,这些都是为了尽量淡化诗画的僵化对应,而将之作为一种提高入门兴趣的方法。
   《诗画中国》在设计阶段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宝贵意见,如范老师除了为我的核心方法把关也提点我要“注意仿品、赝品的历史作用”(以前在师门月度交流会上也有师兄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万木春老师用热情的演讲向我介绍中西绘画的不同传承,并委婉建议我对外介绍中国传统艺术时,避免表现出自我封闭的态度;给我许多备课的建议。
     2014年3月,无需院一级评选,每一位报课的老师或团队直接在学校专家组面前作5分钟现场演示。当天我的发挥不错,时间把控精准。结果公布,我得以进入六个校级视频课的名单,教务处约我们半个月后一起录制课程第一集,第一集的拍摄成果则用来和之前学校已有的两门视频课素材共同进入校级终选。
     于是在正式录制前,我把第一次课程的内容作为讲座小范围试讲,修改后参加了浙江传媒大学的现场试录。
     再次入选后,这门课通过省、国家级评选,进入2014年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第一批名单(2014.07),当年夏天我开始大旅行,11月游学归来,1月得到专家反馈的修改意见,完成指定改动后课程在教育部直属的高教出版社“爱课程”网上线。
     网易公开课在一周后跟进了这门课,一开始出现的评论主要是愤怒的喷子为一门标题为“中国山水画史英文专题讲座”的课是用英文讲的感到愤怒。时间一长正常的声音和表达慢慢覆盖。在评论栏我也做了一个解释,关于为什么课程用了英文:
    “2014年度的国家视频课在征集阶段就强调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所以从15年开始会有不少课程是用英文讲中国文化的。现在这个讲座就相当于是一门中文课程的英文推广版本,课程表达方式上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设置的。选择用英文授课,诗歌部分中英文。网络平台都可以视为国际平台。对于中国听众,配了中文字幕应该能减少接受问题。当然这门视频课用英文授课最主要的问题是,为了响应征集的要求,提高入选的机会。如果是用中文讲的课,也许完全无法入选,也就没有办法拍成视频课上线了。如果单纯面对国人,用英文讲中国文化当然不伦不类,《诗画中国》在校内授课是全中文的。”
     不得不说,课程制作仍有两个遗憾。其一,用英文讲中国文化时现场授课对象中如有外国面孔,观众的观感或者就不会违和。但是第一讲制作时完全不知道哪一门课会最后中选、所以录制当天不同课程的是同一批学生。其他课程当然都是中文讲授的,为保证学生能听懂不同课程,教务处安排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来帮助录制我的《诗画中国》和其他老师的中文商贸类课程。后来我的课虽然入选,但拍摄基调已定,没有时间再换人重拍,于是就成了中国人对中国人用英文讲中国艺术的课了。不过现在大家现在可以看到的第一集也不是最早的版本,后来省级评选时虽然过选,但临时要求重录第一集,时间非常紧张,又正逢小长假,是学院调动了小长假时留校的学生甚至个别外校学生才完成了第一集的补录。所以仔细看,第一集的学生与后面几集的重合度并不高。(虽然补录组织仓促,但内容上,得以将课程全部完成后发现的一些系统性缺失补充到新版第一讲中。此外,做课的超强工作量让身体不堪负荷,因此前后体重差别明显,补拍第一集时人比原先瘦了,比现在的2、3集要顺眼些。)
      其二,可能由于原先的字幕较长,我们制作的中英文双语字幕在国家级审核阶段被要求进行分割,最后上线的仅为中文字幕版。现在课程版权在教育部的高教出版社,其他方面包括我个人无权发布英文字幕版本,所以大家暂时看不到中英对照版。
      课程制作中,我得到了工作所在外国语学院的直接帮助,这是一个团队的工程。柴老师推动了我设立计划、为后期录制提出许多建议;外教EVANS教授为我修改了英文稿中的语言问题;Laure为第一讲更新版的英文字幕的修订。每一讲事先虽然都有文稿,但课上随机的变化也不少,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团队听录了课程的字幕并作了中文字幕的初译,也为PPT上的英文做了大量准备。中国美院的毛建波教授和杜昕同学在后期制作阶段也给出了宝贵意见。当然还有拍摄制作课程的浙江传媒学院徐畅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他们被一个自己马马虎虎的完美主义者折磨惨了。仅就ppt图画资料一项,我看到的其他视频课程基本只标作者、作品名和收藏地,偶尔加上创作时间。而《诗画中国》中现代以前的作品,只要找得到信息,我都会标上作者、画名、收藏地、尺寸和材质,加上要中英对照,给后期制作中的大小写、字体、格式和翻译问题增加了无数出错的可能。而且在上线之前,倘使又发现了格式更好的图片,我又会要求换图,甚至因为对美术史有了新的认识,会尽量增补一些内容。每次徐畅面对我写得密密麻麻的单子问:“这是专家提出来要改的吗?”我经常无语。抱歉了,被我虐了那么久的伙伴们。因为大多数修改我也都会在现场,我必须承认我是个自虐狂。
     课程上线前高教社还会进行一轮核查,在听取意见修改4-6讲时,我又厚着脸皮自己提出改前三讲。因为拍完课后的一年我依然在大量阅读山水画史的相关图书,发现了一些原先的错失。这更新的三讲主要是材料标示上的问题,比如绘画的信息,最大的一个改动是关于唐吴道子与李思训在大同殿竞画嘉陵山水的传说,出处应该是《唐朝名画录》,之前误作《历代名画记》。(其实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早已被证伪,但是任何被广泛取信的传说,其实离不开真实的思想支撑。唐朝至少已经存在两种画风的事实为真,因为这个事实而衍生的传说正是前者的体现。在一门用英文讲授的普及课程中,我就不再追加对唐人文献的考证问题。)
     视频课的现代部分最后5分钟涉及当代画坛的浏览。我一向认为,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和画家还不能进入历史,但是考虑到“对西方宣传中国文化”的动机,似乎应该“既有历史,也有今天”,因此最后的五分钟是出于对外宣传的考虑。涉及的画家和作品有的通过艺术杂志和圈内朋友了解所得,有的是我个人画展所见,旨在对不同发展方向多有涵盖,不一定代表该领域的最高水平,甚至不是我个人的好恶,但取舍之间也有个人眼光,难免不周。
    感谢诸位老师和同学为这门课提供了无私的帮助,我本人学力尚浅,又是半路出家,课程的任何错漏和不足都应由我个人负责。14年的大旅行让我对课程有了更深认识。在饱览西方艺术的精华之后,我反而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在世界艺术中的真实价值。《诗画中国》作为一门视频课已经完成,而中文讲授的校内通识课则仍将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在普及之上,展开对中外艺术深层问题的讨论。


教学内容简介
《诗画中国——中国山水画史英文讲座》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课程的主要特色

(1)以史为线,简单勾勒  课程将简单勾勒中国山水画一千多年来的历史沿革(含晚期以中国山水为绘画主题的油画作品):魏晋山水画思想的缘起、隋唐山水画的发展、五代与两宋山水画的成熟、元代山水画语言的转向、明朝的“南北宗”论与吴派和浙派等不同风格画派的发展、清朝的袭古之风与自由主义之争与在晚期受市场化冲击后发生的变化,以及近百年来时代巨变下现代中国山水画的继承与革新。
(2)以画推进,用诗感受  课程将带领学生徜徉在中国山水画中,在视觉享受中形成对山水画风格和流派的直观认知;课程将以中国古代诗歌贯穿中国山水画的讲解,建立立体的美学体悟。
(3)中西合璧,视野开阔  课程内容立足于中国两岸三地的传统中国美术史研究成果与英美主流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在图像呈现方式上以按时序单张展示的传统中国方式为主,在观察作品风格变化时则采取西方艺术史常用的对比图像展示法。(此条为中文通识课增加内容:同时,在中国山水画沿革的重要节点,链接西方艺术同期的重要发展,让学生体会中国山水画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的真实位置。)

 2.课程安排与章节内容
第一讲 隋唐绘画     
本讲首先简略介绍整个课程与课程使用的方法,澄清一些重要的观点问题;然后略谈“前山水画时期”汉代画像砖中的山水图像、魏晋的中国思想史演变带来的对山水的新认识;第一章将从隋唐(展子虔/李思训)的山水图像与敦煌洞窟画展开诗意的旅程,展示几幅最重要的隋唐青绿山水画,并以诗歌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作的美感。
第二讲 五代两宋
本讲从宋朝理学之兴看北宋山水画风格的成熟造型;通过展示范宽《溪山行旅图》等宋代山水画代表作体会北宋绘画的风格;以南宋画家的多幅围绕西湖景观绘制的名作感受杭州西湖之美。
             第三讲 元代绘画 
本讲主要介绍金朝武元直、元朝钱选、赵孟頫与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山水画,以“征服王朝”的遗民心理解释元朝绘画的精神内涵。钱赵的绘画都体现出对古意的追求,而元四家在绘画风格上既有继承古法又有以景抒怀的主观性倾向,将萌于北宋的文人画推向成熟的高峰。
             第四讲 明画宗派
本讲介绍明朝各个不同画派的核心画家,以及他们的山水画名作。明朝院画复兴,同时因为文人画在苏州一带的蓬勃发展,涌现了众多不同的画派与风格迥异的画家。在展示浙派(戴进、吴伟)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与王履、周臣、唐寅、仇英、蓝瑛与的代表作品。介绍晚明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以及史学界对此的各种解读。
                                          第五讲 清代绘画
本讲介绍清代绘画的沿革。 文人画成为清代绘画主流,但其内部产生了正统派(袭古派)与自由主义;袭古与创新的分流。四王代表的袭古派成为画坛正统,而突破传统的四僧成为20世纪画家的灵感之源。受商业影响与西方绘画影响,清朝后期的绘画流派更多,发展方向各异,“扬州画派”、“海上画派”成就斐然。
                                            第六讲 现代百年
本讲介绍近一百年间的中国山水画图像与观念的演变。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的山水画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审视我们的艺术传统,成了核心的问题。从建国前的传统与西化之争,到建国后几十年间,艺术为政治服务的转向,到文革后百花齐放,到今天面对全球化下的大变局。传承与创新并不一定是矛盾的。本节课力图在近百年山水画纷繁的变化中找出连接旧与新、历史与未来的节点,作出展望未来、充满希望的小结。

课程主要参考资料(按字母顺序排列)

James Cahill. Chinese Painting, d’Art Albert Skira S.A.Geneva,1977

James Cahill. The Lyric Journey: Poetic Painting in China and Japa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Jerome Silbergeld. Outside In: Chinese x American x Contemporary Art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2009

Lucy Lim (organized) James Cahill, Michael Sullivan, etc.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 An Exhibition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Culture Foundation of San Francisco,1983.

Michael Sullivan The Arts of ChinaFifth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Osvald Siren, The Chinese On the Art of Painting: Texts by the Pinter-Critics, from the Han through the Ch’ing Dynasties,  Dover Publications, Inc., New York,2005.

Jessica Rawson (edited). The British Museum Book of Chinese Art, C&C Offset Printing Co.,Ltd. 2012.

Zhang Anzhi. A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Beijing.2006.

薄松年著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陈履生著新中国美术图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陈师曾著中国绘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傅抱石傅抱石山水人物技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方闻著 李维琨译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洪再新著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吕澎著美术的故事:从晚清到今天》,2010

李铸晋 万青力著中国现代绘画史(第一、二、三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王伯敏著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王璜生 胡光华著中国画艺术专史山水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上海书店出版社编芥子园画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

徐邦达著 故宫博物院编古书画鉴定概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徐小虎著 王美祈译画语录:听王季迁谈中国书画的笔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薛永年主编 邵彦编著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杨仁恺主编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邹跃进著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通识课追加重要资料:卢敦基主编 《中国山水画通鉴(1-34)》,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0

话题:



0

推荐

赵海虹

赵海虹

62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写作者,教师,学生。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