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些天在宝宝睡午觉时,托父母照管,去看了一场《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盛名在上,总让人觉得需要参与这段文化生活。可是观影的感觉却与《南京,南京》完全不一样。前者可以是很好看的电影,用足好莱坞手法,人物也动人。女主角美极了。但是因为说的是南京吧,那段历史太特别,特别到很难虚构,无法意淫。因此看到女孩的头在挣扎时居然从教堂彩窗的弹孔中露出来,之后连施暴日军的脸也可以从同一个弹孔中露出,让国军的神枪手一枪中的。观看时虽然一直期待他能一枪中的(看到那两个镜头观众不久会预料到后面发生的事吗?),但枪响之后,所有之前营造的真实南京的气氛变成了戏剧。我无法把它当成真实可能发生的故事,于是就无法真正入戏了。之后会觉得这个演员演得真好,这段戏排得很妙。但我知道在看戏了。

   国军神枪手兼小诸葛兼完美男人英勇就义的那场戏也有类似作用。放在任何一个故事背景下也许我会觉得真好看,因为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是放在1937年的南京?我们需要英勇,我们需要在历史里呼唤英雄,甚至我以前在自己的小说里也那样做过。不过一个这样完美的形象,结合这样高级的智慧,结合怜悯的胸怀与文雅的举止——我会爱这样的形象,我甚至被他感动——但完全是作为一个戏剧人物,而不是可能真正在1937年的南京出现过的人物。

    在南京的故事里,动摇了真实感,就动摇了一切。

    《南京,南京》采用的视角虽然会被一些人诟病,但是却有一种奇特的稳定感。也许因为从一个对战争与死亡恐惧的日军眼中,我们看到了日本在这场战争中更立体的形象。

    日本人也是人,(在一个野兽大群体中,至少有人让我们看到这一点),但是在战争中却变成了野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人类,要如何避免这样的事发生?

    纵贯人类史,大型的杀戮事件频频发生。以加诸中国人的历史事件说,战国时代,白起坑杀赵国降兵40万,人数也许不够详实,但事件发生过;项羽也是有名的杀人魔王,坑杀降民,屠城(包括平民)都做过;蒙古人入关也是一部血腥杀戮史,清军下江南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都是血腥的大规模屠城。现代以来,整个世界向文明迈进,杀戮强奸这种战争时期的罪恶,成为文明世界绝对不能容忍的行为,但在红色高棉的柬埔寨、非洲的乌干达,类似的事情依然发生了。当然还有与我们距离最近的十年浩劫,其实该从1958年大跃进的祸根开始到1978年,整整二十年的大折腾里,又死了多少人?

    上个月参加西湖召开的张炜作品研讨会,去之前找来《古船》,这才知道原来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一位27岁的小说家,以如此辽阔的视野来审视人类历史上的不幸与苦难,尤其是从40年代到70年代,在中国人身上发生的苦难。文学艺术作品的境界大小不在描写的场景,更重要的是人心与人性。从这个角度上讲,《十三钗》沿袭了50年代中国电影的特色,对敌人的片面化。

    《十三钗》中的日本军人有两种,一,禽兽;二,会唱歌会谈钢琴会说文化的禽兽。

    但是是什么让他们变成兽的呢?

    《南京南京》会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一个可以思考的问题,因此也就有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的可能。让我们警惕战争,警惕一切可能让人合法变成兽的架构。而《十三钗》告诉我们,他们是禽兽,因此不用再去思考和追溯,只需要仇恨就可以了。一方面简化了同样是人的敌人;另一方面用女学生、洋混混、妓女的心灵成长来丰富人性;这样的人性不是“人性”,而是一种中国人有,美国人有,而日本人没有的东西。那么它还是“人”性吗?

    而由于这种简化和短足,《金陵十三钗》成了一部美丽的电影。后半部关于勇气的故事,因为女演员的美好,让我留下了眼泪。但我知道,我是为一个女演员的出色表演而流泪,不是为了这个人物。

    最后,这依然会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为了一曲柔媚入骨的《秦淮景》都值得去看,但却是一部让我无法入戏的电影。

 

 

话题:



0

推荐

赵海虹

赵海虹

62篇文章 5年前更新

写作者,教师,学生。

文章